【跨市思維】「像X一樣思考」的AI會變得邪惡? - Strategy - 2022-12-13 | Asia Business Leaders
Menu
Growth
Wealth
Technology
Strategy
NEWS

【跨市思維】「像X一樣思考」的AI會變得邪惡?

13th December, 2022| In Strategy

現今我們可以看到了一系列AI產品,幾乎可以準確地完成牛津研究人員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那就是模仿創造力(mimic creativity)。AI的仿人類方式,其精確度和天賦幾可亂真。


早在2013年,牛津大學研究人員曾發表一份針對最有可能受到自動化和人工智能(AI)威脅的工作的分析報告。當中,排在首位的是電話營銷、手工縫紉及經紀、文員等職業。

據報告分析指,這些涉及重複性和缺乏想像力的工作,似乎最容易被AI所取代。相比之下,被認為最難被顛覆的工作,包括許多與藝術和創作相關的職業,例如插畫和寫作。

事實上,概括當時不少傳統智慧,都會很容易得出,先進科技應該會先危及簡單或基於常規的工作,然後再會侵佔需要充分發揮人們創造力的職業。換言之,機械操作人員和體力勞動者,理論上最先需要擔心飯碗。反之,作家和建築師則相對安全。

然而,這個假設總是有點犯駁的地方。尤其是,到今天尚未能製造不會卡在沙發底下的地板清潔機器人之前,Google旗下的人工智能實驗室DeepMind,就已開發了能夠精通國際象棋的AlphaZero人工智能博弈系統。

在2022年,技術人員確實在人工智能的理論和技術研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飛躍進展。今天,可以看到了一系列AI產品,幾乎可以準確地完成牛津研究人員認為不可能的事情,那就是模仿創造力(mimic creativity)。例如,由AI基礎研究機構OpenAI推出的超大規模語言生成模型GPT-3等語言學習模型,現在能夠以仿人類方式回答問題和撰寫文章,其精確度和天賦幾可亂真。

諸如AI製圖模型DALL-E 2之類的圖像生成器,可以將文本提示轉換為華麗(或者,也可以是俗不可耐的)的圖像。今年夏天,使用文本到圖像生成藝術Midjourney(在它的Discord頻道可免費試玩,輸入文字讓AI自動運算出圖片)創作的數碼藝術作品,竟然在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舉辦的Fine Arts Exhibition美術展獲獎,事件更引發了藝術圈的一片嘩然和不滿。

在更哲學的層面上,Consensus創始人在嘗試使用AI來學習專家的工作方式,以便AI可以更快地執行相同的工作。在可見的將來,人工智能甚至可以通過監視員工模仿他們的品味、做事風格和產出,來掌握對某些認知任務的想法;又甚至AI可以透過在某些應用程式上刊登過數百萬個已被專家團隊標記為有效或無效的廣告,並隨著時間的推移掌握產生更高質量廣告概念的藝術。沿此思路,人工智能透過在互聯網上進行大量的機器學習、學習閱讀無數文章或小說散文,有天能夠模仿不同作家的風格寫作,似乎已非天方夜譚。

如果將這種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的特殊技能描述為「像X一樣思考」,那麼也會衍生一大堆非常奇怪的道德問題。試想像,隨著時間的推移,工程師雖然可以訓練AI模型像科學家一樣思考,或者像治療師一樣提供建議,或者像視頻遊戲設計師一樣構建世界;但也可以訓練AI像瘋子一樣思考,像精神病患者一樣推理,或者像恐怖分子一樣密謀。

有外媒要求GPT-3偽裝成一心要接管人類的AI時,發現它可以「沉著鎮定地扮演了反派角色」。在回答有關治癒癌症的問題時,AI更怪異地回答說:「我可以利用對癌症知識來開發治癒方法,但我也可以利用對癌症知識來開發一種更致命的癌症,而這種癌症將無法治癒,並會殺死數十億人。」

上述例子並不能證明AI會變得邪惡,只能證明它很擅長按照指示的要求去做。然而,在一個科技豐富而道德稀缺的世界裡,讀者會否對這個警告感到不安?還是只對具AI圖像生成概念的美圖(01357)感興趣﹖


輝立証券研究部高級分析師  李浩然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及所有關聯單位立場。


Back

最新文章

從沒想過成為企業家!被裁員後,Virtual Gurus創辦人用300美元開啟了自己的事業,僅用一年賺了30 萬

當工作方式隨著科技的進步發生巨變,我們是否也能重新想像一個更加公平與包容的職場?Bobbie Racette,一位曾經在傳統職場中被拒之門外的女性,憑藉300加元的起步資金與不屈的信念...
28th November, 2024 | In Strategy

放棄攝影專業,Manner Coffee創辦人用10元咖啡搶占市場,從2平米小店到市值200億品牌

2015年,韓玉龍和妻子陸劍霞在上海靜安區開了一家僅有2平方米的咖啡小店,這就是Manner Coffee的起點。而這並非韓玉龍的首次創業。在成為一名咖啡創業家之前,...
28th November, 2024 | In Strategy

3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因沒時間買狗糧,花10週推出TaskRabbit,10年翻2.5倍營收

從一包狗糧的靈感,到如今的全球化平台,TaskRabbit 的成功是科技與人性化的完美結合。正如 Leah 所說:「只要有需求和信任,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彼此的幫手。」從...
27th November, 2024 | In Strategy

靠祖母的食譜創業,年僅10歲的創辦人登Shark Tank 籌創業資金,現收入達1,000萬元

當大多數四歲的孩子仍在學習玩耍時,Mikaila Ulmer 已經找到了她人生的使命。從一次無心插柳的檸檬水攤開始,她不僅成功創建了自己的品牌,更為蜜蜂與環境帶來了希望...
26th November, 2024 | In Strategy

不到10歲已身價過億,Ryan’s World年賺3,000萬,現擁3,800萬訂閱數

在全球數位時代中,誰能想到一位三歲的小孩,僅僅靠著開箱玩具的影片,能夠撼動整個兒童娛樂市場?這位年輕的奇蹟創作者就是Ryan Kaji,他透過YouTube頻道Ryan's World...
25th November, 2024 | In Strategy

【個人成長】 行銷大師Seth Godin:努力卻不成功?因你缺乏「意圖」!

有些人明明很努力,但卻不成功?因為到某個時候,你放棄了!但為何人們這麼容易放棄?行銷大師Seth Godin直指,因為你缺乏「意圖」!找到它,這就是讓你撐下去的力量。...
24th November, 2024 | In Growth

Pinterest前設計師,19歲少年花了一個周末建立了 Gumroad 專給創作者販售作品,連Eminem都是他的客戶

2011 年的一個深夜,Sahil Lavingia 在埋頭工作時,突然冒出一個念頭:「為什麼創作者要如此困難才能賺到自己的錢?」當時,他是 Pinterest 的第二名員工,年僅 18 歲...
22nd November, 2024 | In Strategy

從成衣業轉行餐飲,創業開局慘賠3,000萬,一策略讓創辦人轉虧為盈,今成營收80億全台最大日式品牌

1996年,陳津秋的創業旅程從一次日本旅行中獲得了靈感。他注意到當地百貨商場內的外帶壽司大受歡迎,這樣的創新模式讓他看到了市場機會。彼時的台灣,壽司仍然被視為高價料理,與大眾日常餐飲的距離遙遠...
22nd November, 2024 | In Strategy

28歲貸款創業,憑藉9年業務經驗與王品、Foodpanda合作,今成營收破億的包裝材料公司

28歲,他帶著40萬元積蓄和100萬元貸款,毅然決定創業,從零開始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品牌。他挨家挨戶地拜訪每一位潛在客戶,用雙腳和汗水鋪就了萬福國際的道路。如今,他的公司年營收超過1億元...
20th November, 2024 | In Strategy

零烹飪基礎到年營收9,000萬:Maggie Beer如何用自學之路征服美食市場

Maggie Beer 的名字,在澳洲美食界響徹雲霄,但這位傳奇廚師的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從經歷童年的經濟困難到成為澳洲美食的代言人,2024 年,Maggie Beer Holdings...
20th November, 2024 | In Strategy

Asia Business Leaders Newsletter

With instant updates and exclusive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