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頭趕上】日本政府大力投放資源 寄望趕上中美等創投大國 - Strategy/Growth - 2020-12-29 | Asia Business Leaders
Menu
Growth
Wealth
Technology
Strategy
NEWS

【迎頭趕上】日本政府大力投放資源 寄望趕上中美等創投大國

29th December, 2020| In Strategy / Growth

日本作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近年在風險投資(Venture Capital)或簡稱創投方面卻遠遠落後,不單止趕不上中美等創投大國,就連印度及韓國等國家都不及。有見及此,日本政府打算大力投放資源,銳意發展國內創投事業,希望可迎頭趕上。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日本政府希望本國初創企業有更快的發展,從而追近中美等大國,但卻面對重重困難。 日本今年在科投方面知名上市企業,是在線營銷工具開發商Plaid,這家公司12月18日市值為11億美元,已經是近年最大上市企業。 

與此同時,今年在香港上市的京東健康股份JD Health 以及剛於美國上市的Airbnb, 市值分別為1020億及380億美元,規模比Plaid都要大得多。

有見及此,日本政府打算大力投放資源,發展國內的科投創投事業,不過,由於日本傳統上國民都不願意冒險創業,一生努力打一份工的「職人」精神以至大財團壟斷,都十分阻礙創投事業的發展。

日本缺少如美國矽谷及中國杭州的年輕發明及金融家,但日本的創投企業家表示,情況正在改善。 根據資料,日本過去7年科投初創公司融資規模,已上升了7倍,至2019年達48億美元。

在日本政府投入資金下,當地的創投發展亦漸漸發展起來。由日本政府出資成立的日本產業革新投資機構,或日本投資公司JIC,今年成立了規模達12億美元的創投基金,是日本國內最大的創投基金。JIC除了尋求與全球投資者的合作機會,JIC今年合共對七間公司,投入了共1億美元的資金。

總部位於東京的Uhuru公司創辦人Takashi Sonoda認為,「一個有能力協調政府與大企業關係的機構,將會十分有幫助。」 JIC近日亦投資了Uhuru這家網絡設備公司。 日本國會並計劃在新一年審批高達200億美元的資金,在未來十年投入環境創新項目。

日本政府希望將資金用於策略性投資、特別是高增值潛質範圍,例如是將日本積累多年的模擬產業數碼化,並同時刺激私人投資項目。 日本的創投企業家以往經常開玩笑說,日本人要創投需經歷「伴侶障礙」,因為家人會反對伴侶離開優越的工作環境冒險創業。 但近年情況已有改善,日本報張甚至有專欄報導初創企業的新聞。 不過,根據數據供應商Pitchbook及Initial的資料,日本過去一年的風險投資額不到美國的3%和中國的十分之一。


在今年頭六個月,日本初創企業融資較前一年略為下滑,同一時期美國的風險交易額即略為上升。 日本不但落後於中美,就算與印度等發展中國家比較,估值超過十億美元的「獨角數」亦遠為落後。就算是大企業如東京軟銀,也對資助日本本土初創興趣不大。

business_content.jpg


JIC風險部門合伙人Hideki Yarimizu稱,興大多數成熟經濟體比較,日本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但這也意味著有瘋狂的增長機會。 他表示,日本的風險投資額必須增加5至6倍,才能與日本經濟規模相稱,他估計仍要5至10年時間才可達到。

在過去數十年來,大財閥一直壟斷了日本經濟,畢業之後加入日產、豐田、新加等大企業,然後一路晉升,以被視為成功的必然途徑。而這些公司也小心翼翼維護自己的供應鏈,幾乎沒有給創新留下任何空間。 日本創業企業中心今年對創業者進行的調查發現,五分一受訪者表示創業曾遭反對,約45%的人提到來自母親的阻力,38%的人提到來自前老闆或同事的阻力。

受訪的創業者表示,他們希望改變創業不可以賺錢的印象。Initial分析師Atsuko Mori稱,日本人對商業失敗比起美國更不寬容,意味著成立的公司較少。他總結稱,日本企業的新陳代謝率很低。


資料來源:Wall Street Journal 


Back

最新文章

【個人成長】節省能帶財!Ikea創辦人Kamprad的成功哲學是節儉

IKEA的創辦人Ingvar Kamprad在1943年創辦了這間聞名全球的傢俱公司,並透過獨特的設計風格、精準的市場定位,將兼具美觀和性價比的傢俱販售到全世界,而他的成功秘訣,就在於節儉。...
4th May, 2025 | In Growth

一位中輟生、沒有烘焙經驗,卻創造出年營收破10億美元的甜點帝國

Crumbl,一個以超大份量餅乾和每週更換創意口味聞名的甜點品牌,從2017年美國猶他州的一間小店,迅速成長為遍佈美國及加拿大的連鎖帝國,截至2024年已擁有超過1,071間分店...
28th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MIT輟學卻成全球最年輕白手起家富翁,Scale AI創辦人靠貼標籤訓練生成式AI

在生成式 AI 革命中,OpenAI 的 ChatGPT、Waymo 的自動駕駛技術、NVIDIA 的 GPU 圖像處理技術等,都依賴於一家公司——Scale AI 來進行 AI 訓練。Scale...
27th April, 2025 | In Technology

戰爭摧毀工廠,他卻創辦LIHIT LAB.:田中經人如何締造市值40億百年文具帝國

在日本文具界,LIHIT LAB.(リヒトラブ) 以其高功能性與設計感兼具的產品聞名,從檔案夾到筆袋,無不體現「好用、耐用、美觀」的品牌精神。然而,這家大阪起家的企業背後...
25th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沒產業知識,卻做出讓Coca-Cola都想投資的品牌,Vita Coco 創辦人用地推打下10億美元市場

Vita Coco 的創辦人,沒有食品背景,只有一句話的靈感與滿腔熱血。在資源最少的時候,他們選擇「All In」,從紐約街頭一路闖進納斯達克。今天,這個品牌不只拿下全美椰子水市佔第一,更成為...
24th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他放棄牙科顧問高薪,買下一間冰淇淋店Novel Ice Cream,創下年營收120萬美元

在亞利桑那州的一條安靜街角,有一間每天都排著長隊的小冰淇淋店。你可能會以為它是某位甜點師傅多年鑽研的心血結晶,但實情卻出乎意料——這家店的老闆,原本是一位牙科產業的顧問,從未想過有天會賣冰淇淋為生...
23rd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年薪制+彈性付款=189萬美金營收,她如何讓餐廳成為全美最具文化價值的韓式品牌

在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Ann Arbor)市中心,一間名為 Miss Kim 的韓國餐廳,近年逐漸成為美食圈與創業圈的雙重焦點。2023年營收達到 189萬美元、淨利潤達 10.1萬美元...
22nd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每一場 pop-up 都像一場舞台劇:她靠行動花車,在變化無常的市場中打下口碑

2023 年夏末,一輛綠色復古卡車悄悄駛入洛杉磯的街頭。不是賣咖啡,也不是移動餐車,而是一輛裝滿野花與笑容的「行動花藝店」——Main Street Flower Truck。在這台被命名為...
21st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學習瑞典人的「小週六」習慣 讓上班日也充滿幹勁

每當週末終結,不少上班族都會產生「Monday Blue」情緒。瑞典有一個單字「Lillördag」,中文意思為「小週六」(Little Saturday)。究竟甚麼...
20th April, 2025 | In Growth

他親手炒菜、學排班,從基層做到董事長:現在他管理2,000人、50間分店

2012年,Alex Smith 站在一間小小的義式熟食店前,還沒想到自己即將改變整個美國餐飲業的樣貌。他的第一間店——Harbor East Deli & Pizzeria...
17th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Asia Business Leaders Newsletter

With instant updates and exclusive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