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成材的工程師,看Peter Beck如何創建Rocket Lab - Growth - 2023-04-27 | Asia Business Leaders
Menu
Growth
Wealth
Technology
Strategy
NEWS

自學成材的工程師,看Peter Beck如何創建Rocket Lab

27th April, 2023| In Growth

Peter Beck是一名自學成才的工程師,在紐西蘭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長大,從小對於太空很有興趣,小時候的兒童讀物都是有關於火箭,長大後也希望能製造出火箭發動機,但他從未上過大學,因為他覺得當時沒有大學課程可以教他如何製造火箭發動機。過了十年後,他創立了Rocket Lab,也是當時非常少見的航太創業者,如今他的火箭 Electron 是世界上發射頻率第二高的火箭,僅次於Elon Musk的獵鷹 9 號。

Peter Beck能有如今的成就,當然也是來自於其技術底子。他的童年大多花在家中的車庫工作室,他總在這裡擺弄一些焊接、銑削的工具。15歲時,他就自己製造了一輛鋁合金自行車。16歲時,他用30美元的價格購買了一輛生鏽的Austin Mini汽車,並將其重新翻修,甚至能自己改造發動機及懸吊系統。

不過由於其父母也不是工程專業的,父親是一個博物館館長,而母親則是一位教師,他在18歲時,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他從圖書館的書上自學如何自製燃料後,在後院打造了一個實驗室,並準備研發自己火箭發動機,但他卻沒有準備好足夠的防護裝備,就開始在進行危險的化學實驗,所幸沒有釀出災難。

Peter Beck甚至曾把火箭發動機綁在一輛自行車後面,且親身上去駕駛這輛時速達到145 公里的危險載具,不過這些實驗的確不斷激勵著他的野心。有趣的是,他之後沒有繼續研習工程學,而是成為一個模具學徒。他曾在當地的家電製造商工作,在那裡他學會如何使用更多工具,也曾參與建造過豪華遊艇,甚至成為聲學設計的專家。


20230418_【Growth】自學成材的工程師,看Peter Beck如何創建Rocket Lab_S_HK_approved_FB Content_1.jpg

▲其實有不少工程師嘗試過把大型發動機裝在輕型載具上,但這樣實驗應該是在做好安全防護措施下才可進行。圖片來源:wiki


受到DARPA關注

Peter Beck其實希望他做過的實驗足以說服NASA或波音等航太公司聘請他作為實習生,不過他自己也自嘲道:「一個外國年輕人突然就跑進火箭基地打聽很多技術的東西,其實也是不太好。」但他也沒有因此而放棄,最終他決定要自己出來創業。2009年,Rocket Lab成為南半球第一家進入太空的私營公司,雖然早期的火箭仍然沒有到商業化的程度,但他們的創新引擎和燃油處理技術,吸引了美國國防先進研究項目機構(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DARPA)的注意。


在2013年,Peter Beck就向矽谷風投家展現出要經營一家商業衛星運載公司的決心,當時聽起來並不是很有吸引力,SpaceX公司也還尚未獲得成功。不過他堅持的低成本發射衛星的願景及計畫,仍打動了知名太空科技投資公司Khosla Ventures,隨後Rocket Lab將公司的註冊地址從紐西蘭換到了美國,而更多的投資陸續進來,包括國防安全技術公司Lockheed Martin、風投Bessemer Ventures,紐西蘭政府的Callaghan Innovation等都有注資。


20230418_【Growth】自學成材的工程師,看Peter Beck如何創建Rocket Lab_S_HK_approved_FB Content_2.jpg

▲DARPA是美國很有名的科技風投機構,波士頓動力機械狗也是來自於DARPA計畫。

偏執造就的技術實力

當然這也是因Peter Beck有其獨到的技術實力,雖然近年來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火箭新創公司,但其實要真的能通過開發和測試階段是很難的。而Rocket Lab 的Electron火箭自 2018 年起,發射了30多次,取得了28次成功是非常罕見的紀錄。Rocket Lab的主要創新是選擇碳纖維而不是鋁作為製造材料,更輕且載重更大。甚至其打造了史上首個3D列印的火箭發動機Rutherford。所以Rocket Lab每次飛行只耗費500萬美元,而SpaceX則需要6,000萬美元。


Peter Beck能有今日的成就可以說是他對於火箭的偏執,他曾在受訪時表示,從小就很多人告訴他,他應該老實地去找個工作,學校甚至找了很多個輔導員來跟他的父母開會,希望他能夠當個技工,因為他們認為,上太空的願望是完全無法實現的。但每當他抬頭仰望天空,看到月亮,他的想法就會更加堅定。






資訊參考來源:Bloomberg、CNBC



Back

最新文章

日本餐飲業海外展店成績優異!一風堂成長最快、Mister Donut 擁有最多海外店

日本代表性美食「壽司(Sushi)」聞名世界,在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可以吃得到,可見日本餐飲在海外的接受度高。而日本因為生育率低及高齡化社會,「餐飲業」在當地擴展有限,...
19th April, 2024 | In Strategy

善用心理學「定錨效應」做銷售,顧客買單還心存感激!

心理學裡提到,一個人在做決策時,會受到第一印象而影響決策,此稱作「定錨效應」。而這屬於人的認知偏差,卻可以運用到商業的行銷策略上,Steve Jobs就曾運用在iPad發表會上...
18th April, 2024 | In Strategy

壽司郎與李錦記聯乘打造港式口味壽司!4月16日起香港就吃得到

來自日本的壽司郎,在香港已成立5年,近期特別與百年醬料企業李錦記合作,推出「屬於香港・家的味道」的港「昔」壽司,希望無論身處何處的港人,皆可透過味蕾勾起香港及家的記憶。即日(4月16日)起...
15th April, 2024 | In Strategy

「1美元商店」在美國掀起關店潮,日本DAISO大創卻在當地持續展店,魅力何在?

DAISO 大創是日本「百圓商店」的代表,其門市遍布全世界,美國也有百餘家分店。不過近期美國當地經營40年的「1美元商店」99 Cent Only結束營業,另一間Family...
15th April, 2024 | In Strategy

「香港出行」全新召車APP 體驗的士電子支付 預計擴展至超過八千輛的士

的士電子支付營運商「Taxi Pay x Wonder」(又稱「Taxi Pay」)早前獲得香港運輸署的正式批文,其智能電子的士咪錶符合政府標準,獲准於香港的士上使用...
10th April, 2024 | In Technology / NEWS

【2024數字經濟峰會】智創無限.成就可持續未來

一個城市的未來面貌與現代數字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連,這不僅取決於尖端科技與創新應⽤的突破與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需要不斷革新的智慧視野。由香港特區政府及數碼港合辦的「2024數字經濟峰會 」將於...
8th April, 2024 | In Technology

專研中醫藥超過144年!余仁生傳被日本集團爭相收購,到底吸引力在哪?

專精中藥材販售、中藥保健品研發及醫治等領域的百年企業「余仁生」,近日盛傳將被日本集團收購,雖傳言尚未證實,不過余仁生從一間中藥店鋪發展至今,已然成為國際性中醫藥企業,...
28th March, 2024 | In Strategy

超越星巴克!中國本土品牌「瑞幸咖啡」如何搶下咖啡市場大餅?

星巴克可說是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進軍中國已20年,擁有一定的消費族群;然而中國本土品牌「瑞幸咖啡」,於2018年試營運後,雖曾一度營運出現危機,但他們努力翻身,如今年總營收已超越星巴克...
27th March, 2024 | In Strategy

日本最重要的旅遊資產!櫻花經濟為他們帶來哪些商機?

春天是日本櫻花盛開的季節,每年3-4月,甚至可以延伸到5月初,國內外旅客因為賞櫻造訪景點,在短時間內即能創造極大的收益。近期日本關西大學教授甚至預測,2024日本櫻花經濟...
27th March, 2024 | In Strategy

天賦等於成就?心理學家:恆毅力才是成功關鍵

天賦或毅力哪個比較重要?美國心理學家、作家Angela Duckworth研究各領域成功人士發現,「恆毅力」是讓人出類拔萃,取得成功的重大關鍵。天賦與恆毅力哪個重要?恆毅力...
21st March, 2024 | In Growth

Asia Business Leaders Newsletter

With instant updates and exclusive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