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AI的黃金時代:Perplexity AI如何吸引Jeff Bezos等大佬注資? - Strategy - 2024-08-09 | Asia Business Leaders
Menu
Growth
Wealth
Technology
Strategy
NEWS
成功之道,商業策略,白手起家,PerplexityAI,AravindSrinivas,人工智慧搜尋,新創,機器學習,AI,創業,搜尋引擎

投資AI的黃金時代:Perplexity AI如何吸引Jeff Bezos等大佬注資?

9th August, 2024| In Strategy

在迅速演變的搜尋技術世界中,有一家新創公司脫穎而出:Perplexity AI。這是一個創新的『搜尋引擎』和『聊天機器人』,旨在利用先進的人工智慧技術,為使用者的查詢提供簡潔準確的答案。由具備人工智慧及機器學習背景的Aravind Srinivas及另外三位創辦人Andy Konwinski、Denis Yarats 和 Johnny Ho 於 2022 年共同創立,旨在徹底改變資訊檢索方式,將自己定位為 Google 等老牌巨頭的重要競爭對手,並在短時間內取得了驚人的成功。


Aravind Srinivas:從印度理工學院到矽谷

來自印度金奈的Aravind Srinivas,在印度理工學院馬德拉斯分校(IIT Madras)磨練技能,有趣的是,他本意是就讀該學校的電腦科學專業,但成績不過關,讓他覺得是世界末日般的沮喪。但他很快地振作起來,並在學期時間參加機器學習比賽對演算法和程式設計產生濃厚興趣,為未來的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Srinivas的職業生涯讓他有機會在OpenAI和DeepMind等知名企業實習,親眼見證大型語言模型的巨大潛力。受此啟發,他於2022年共同創立Perplexity AI,以其獨特的聊天式搜尋引擎,運用先進的 AI 技術為使用者的查詢提供精確的答案,徹底改變人們線上獲取資訊的方式。


【白手起家】投資AI的黃金時代:Perplexity AI如何吸引Jeff Bezos等大佬注資?_FB Content_1.jpg
▲Perplexity AI 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 Aravind Srinivas (圖片來源:ADWEEK)

Perplexity AI的快速成長與成就

僅僅18個月內,Perplexity AI便創下多項里程碑。該平台在2023年擁有超過1000萬的月活躍用戶,處理了超過5億次查詢。其創新的方法能直接回應用戶查詢並提供相關引用,受到了尋求高效與透明搜尋結果的用戶青睞。

Perplexity AI的成功還體現在其強大的財務支持上。公司共籌得1億美元的資金,包括最近由IVP領投的7360萬美元B輪融資。Jeff Bezos、NVIDIA和Tobi Lutke等知名投資人都認可Perplexity AI技術的潛力及其挑戰Google等搜尋巨頭的能力。

【白手起家】投資AI的黃金時代:Perplexity AI如何吸引Jeff Bezos等大佬注資?_FB Content_2.jpg
▲NVIDIA的CEO黃仁勳也是Perplexity 的忠實粉絲,據說每天都會使用(圖片來源:Perplexity官網)

Perplexity AI成功的驅動力

Srinivas的領導和遠見對Perplexity AI的快速成長至關重要。他強調在快節奏的創業環境中,專注與執行的重要性,優先提供高品質產品並滿足用戶需求,然後再引入新功能。
公司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和對準確性及透明度的承諾,也助力其成功。Perplexity AI的Copilot功能,即AI研究助手,在學術界、學生和知識工作者中獲得廣泛關注,這些人依賴頻繁的研究來完成工作。

【白手起家】投資AI的黃金時代:Perplexity AI如何吸引Jeff Bezos等大佬注資?_FB Content_3.jpg
▲Perplexity AI 使用介面 (圖片來源:Deepgram)

對於那些希望追隨Srinivas腳步的人,他的建議很明確:「從你熱愛的事物開始,因為世界並非靜止不動,它變化非常快。」熱情和毅力是技術領域成功的關鍵。他對 Perplexity AI 的願景是透過創新的 AI 應用來強化資訊檢索,並將公司定位為不斷演進的搜尋技術領域中的關鍵企業。他從一個灰心的學生到成功的創業家的歷程,說明了他的韌性和對提升 AI 能力的承諾。


Back

最新文章

MIT輟學卻成全球最年輕白手起家富翁,Scale AI創辦人靠貼標籤訓練生成式AI

在生成式 AI 革命中,OpenAI 的 ChatGPT、Waymo 的自動駕駛技術、NVIDIA 的 GPU 圖像處理技術等,都依賴於一家公司——Scale AI 來進行 AI 訓練。Scale...
27th April, 2025 | In Technology

年薪制+彈性付款=189萬美金營收,她如何讓餐廳成為全美最具文化價值的韓式品牌

在美國密西根州安娜堡(Ann Arbor)市中心,一間名為 Miss Kim 的韓國餐廳,近年逐漸成為美食圈與創業圈的雙重焦點。2023年營收達到 189萬美元、淨利潤達 10.1萬美元...
22nd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每一場 pop-up 都像一場舞台劇:她靠行動花車,在變化無常的市場中打下口碑

2023 年夏末,一輛綠色復古卡車悄悄駛入洛杉磯的街頭。不是賣咖啡,也不是移動餐車,而是一輛裝滿野花與笑容的「行動花藝店」——Main Street Flower Truck。在這台被命名為...
21st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學習瑞典人的「小週六」習慣 讓上班日也充滿幹勁

每當週末終結,不少上班族都會產生「Monday Blue」情緒。瑞典有一個單字「Lillördag」,中文意思為「小週六」(Little Saturday)。究竟甚麼...
20th April, 2025 | In Growth

他親手炒菜、學排班,從基層做到董事長:現在他管理2,000人、50間分店

2012年,Alex Smith 站在一間小小的義式熟食店前,還沒想到自己即將改變整個美國餐飲業的樣貌。他的第一間店——Harbor East Deli & Pizzeria...
17th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從460萬接盤到510億財富:林木勤如何讓東鹏特飲稱霸市場

東鹏特飲,一個如今響徹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的品牌,背後是一個從瀕臨破產到行業領軍的勵志故事。創始人林木勤,憑藉敏銳的市場洞察、堅韌的創業精神與創新的產品策略,將一家年營收不足2000萬元的國企小廠...
16th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從洗澡瓶得靈感,他設計出 TikTok 最夯的橄欖油包裝,創業 4 年營收破 4,800 萬美元

橄欖油市場看似傳統且飽和,但一個來自布魯克林的品牌——Graza,卻在短短幾年間,以其創新的包裝和真誠的品牌故事,成為美國市場的焦點。一場改變人生的味蕾之旅2019年,Andrew...
16th April, 2025 | In Technology / Strategy

年輕抗癌女,轉身創業賣餅乾:Sweet Loren

在健康意識日益高漲的時代,Sweet Loren’s 憑藉其無過敏原、植物基的烘焙產品,讓過敏人士也能享受美味的餅乾。這個品牌的背後,是一位年僅 22 歲便戰勝癌症的女性創業者 Loren...
16th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一場火災燒光創業資本,卻讓他打造出亞洲最大平價義式品牌

在競爭激烈的餐飲市場中,Saizeriya 薩利亞以其低價高質的義大利料理脫穎而出,成為全球最大的義式餐廳連鎖之一。創辦人正垣泰彦(Yasuhiko Shogaki)從一間不起眼的小店起步...
15th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茶業的愛馬仕,創業首年慘賠150萬美元,Taha Bouqdib用金箔茶打造精品茶沙龍

當多數人將茶視為日常飲品時,Taha Bouqdib 卻看見了它的未來——一個能與精品時尚齊名的奢華品牌。他不僅創立了TWG Tea,更重塑了全球對茶的認知:茶,不僅能喝...
14th April, 2025 | In Strategy

Asia Business Leaders Newsletter

With instant updates and exclusive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