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s靠『致敬』打造出Apple?原來得學會模仿才能創造好商品! - Growth - 2022-05-10 | Asia Business Leaders
Menu
Growth
Wealth
Technology
Strategy
NEWS

Jobs靠『致敬』打造出Apple?原來得學會模仿才能創造好商品!

10th May, 2022| In Growth

早在1970年代,施樂公司Xerox的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便製造出一台電腦,且含有現今電腦必備的視窗、滑鼠和粗淺的排版及繪圖軟體。
若以目前價值換算,這台電腦要價超過十萬美元,並且最低購買數量為五臺,因此施樂公司並不重視,認為只有頂尖大學和大型企業才感興趣,更展示給Steve Jobs觀看,他則利用反向研究,發展出蘋果的Macintosh電腦。
除了Steve Jobs外,像是視覺藝術大師Andy Warhol、網球運動員Roger Federer和藝術家Van Gogh,都使用反向學習拆解事物的結構,創造出更棒的驚奇世界。

Macintosh背後的故事


20220510_Content_1.jpg

根據《Decoding Greatness: How the Best in the World Reverse Engineer Success 》一書指出,公認的科技天才Steve Jobs的作品,像是第一代的Macintosh電腦,儘管足夠新創卻並沒有那麼原創;而讓Steve Jobs打造出好產品的關鍵,在於模仿、拆解和複製,特別是找出關鍵變數及差異,會讓成功產品與平庸之作截然不同。

作者Ron Friedman舉例,在1970年代時,施樂(Xerox)位於美國加州的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裡,早已發展出第一代電腦的雛型,甚至還有我們習以為常的電腦圖像視窗、滑鼠和粗陋的排版軟體。

當時的施樂公司並不重視,因為這臺電腦要價不斐,換算成現今價值仍超過10萬美元,因此施樂公司判定,只有科研中心和大型企業,才會對此感興趣。

此外,受限於當時的社會風氣影響,施樂高層主管認為,打字屬於秘書的工作,電腦不可能成為居家用品,他們廣泛展示給訪客看,其中包含了Steve Jobs。

Steve Jobs頗受震撼,事實上,他完全想不通食古不化的全祿主管,為何不重視自己擁有的寶藏,他立即跳上車告訴研發團隊,一同開發出更棒的圖像使用介面、滑鼠和其他更高階技術,讓電腦走入家家戶戶。

學會『拆解』的重要性


在十六歲生日時,Dell電腦的創辦人Michael Dell收到一部蘋果電腦,他沒有先開機使用,而是直接拆解電腦、查看機器組成原理;而在十九歲時,儘管父母親期待他成為一名醫生,Michael Dell仍下定決心輟學,他組裝個人電腦和套件並進行銷售,很快地,他的生意突飛猛進,並在二十七歲時,成為Fortune雜誌500強企業裡最年輕的CEO。

20220510_Contentl_2.jpg


『模仿』是學習關鍵


除了拆解外,模仿也是成功的關鍵,幾乎所有偉大的勝利,都脫離不了模仿。像是已故的畫家Van Gogh,在決心成為畫家之後,模仿無數不同畫家的畫作,藉此吸收不同流派的畫風,並在十年內產出近兩千幅畫作。

同樣地,在Hollywood編劇Christopher Vogler的書籍《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裡,詳加敘述了Hollywood電影和奇幻文學的經典元素,故事主角一定是無父無母或家庭失和的青年,且會有一名師傅引領,冒險途中會有搗蛋鬼、盟友等角色,且主角在開始時會對嶄新的世界感到懷疑並拒絕,而在踏上旅程後,主角一行人將經歷一系列脅迫、試煉及種種難關,最終贏得獎賞並踏上返家之路。

經典的案例有《The Lord of the Rings》、《Harry Potter》等奇幻經典,這本書也被視為寫作的典型範例。


針對『細節』改造


在網球大師Roger Federer年滿三十五歲時,開始感到體力下滑、變得容易受傷,許多人認為他該光榮退休,把機會讓給年輕人,然而,Roger Federer拒絕退役,他聘請專業團隊分析發球、正拍、反拍及網前持球、接發球等數據,找出最佳的得分機會,並因應弱點提出對策。

20220510_Content_3.jpg

隔年,Roger Federer再度榮獲兩座大滿貫冠軍;由此可見,除了拆解、模仿外,針對細節加以調整,也是成功的關鍵之一。


資訊參考來源: 《Decoding Greatness: How the Best in the World Reverse Engineer Success 》



Back

最新文章

【個人成長】成功人士必讀的時間管理學

如果想要多點屬於自己的時間處理重要的工作,最好將某些任務指派給他人完成;然而,哪些工作是屬於可分派出去的?若聘請助理又該負擔哪些職責?在《最有生產力的一年》一書裡,作者Chris...
19th January, 2025 | In Growth

不賣冷凍雞、不賺週日錢:Chick-fil-A仍年營收超200億遠超麥當勞單位收入2倍

現在的餐飲市場裡,賣炸雞的品牌多到數不清?但在這片競爭激烈的紅海中,有一間公司憑著一個簡單的炸雞三明治,打造出百億美金的事業版圖——Chick-fil-A。這不僅是一家餐廳的成功...
14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NVIDIA全新Project Digits:AI時代的個人超級電腦,將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與未來

在今年的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 (CES) 2025上,NVIDIA再次以突破性的技術震撼全球,正式推出名為Project Digits的個人AI超級電腦...
14th January, 2025 | In Technology

從一輛舊卡車到年營收 5,500 萬美元,Van Leeuwen 如何創造高端冰淇淋市場

如果你愛吃冰淇淋,一定得知道 Van Leeuwen 的故事。這不只是關於冰淇淋的成功,還是關於如何將夢想變成現實的完美案例。從 2008 年在紐約街頭的一台舊郵政卡車開始...
13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提高生產力!成功者7大高效習慣養成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說:「重複的行為塑造出我們,所以,卓越不是一種行為,而是一種習慣。」從成功人士的身上,便可印證這點。大多數的成功人士並非一夜致富,而是經過長期的努力奮鬥,最重要的是...
12th January, 2025 | In Wealth / Growth

24億派對用品龍頭的崩解:Party City如何輸給了只營運兩個月的對手?

2024 年,當 Party City 宣布關閉全美所有門市時,許多人心裡浮現的是派對氣球飄散後的寂寥感。一個曾經改變派對文化的品牌,如何從高峰走向破產,讓人不禁想回顧它的起源與繁盛的歲月...
10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健身房便利店化」:瀨戶健如何用便宜和便利改變 97% 日本人的運動習慣

如果說健身是一場遊戲,那麼多數人都卡在了第一關——踏進健身房的大門。而瀨戶健(Takeshi Seto),卻想讓這個遊戲變得人人都能輕鬆玩轉。他創立的 chocoZAP,以驚人的速度在日本席捲 1...
10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你知道嗎?《魷魚遊戲》的成功,其實是一個十多年不懈努力的結果!

在2021年,《魷魚遊戲》橫空出世,一夜之間成為全球現象級的影集。但鮮有人知道,這部影集的成功,其實是一段漫長而充滿挑戰的旅程。導演黃東赫用十多年時間醞釀,從最初的靈光一現...
8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曾被投資人逼出局!Robert Greenberg如何從客廳賣鞋創造全球品牌Skechers,帶領品牌賺回82.5億美元

如果你今天穿著一雙 Skechers 的鞋子,那麼它背後的故事可能比你想像的還要精彩。這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品牌,背後的推手 Robert Greenberg,曾經歷過大起大落...
7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90後小女生14歲開始做生意,創美瞳品牌利用社交媒體為自己賺到百萬年薪

當談到創業與成功的故事,有時候我們會聽到那些已經取得顯著成就的大人物,他們的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但有些人的故事可能會讓我們對「從零開始」有更深的體悟。今天,我想跟你分享一位年輕創業家的故事...
6th January, 2025 | In Strategy

Asia Business Leaders Newsletter

With instant updates and exclusive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