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Hanlon’s Razor原則:能用愚蠢解釋的,就不要用惡意 成功必知換位思考! - Growth - 2021-06-18 | Asia Business Leaders
Menu
Growth
Wealth
Technology
Strategy
NEWS

【個人成長】Hanlon’s Razor原則:能用愚蠢解釋的,就不要用惡意 成功必知換位思考!

18th June, 2021| In Growth

Hanlon’s Razor原則教大家,能解釋為愚蠢的,就不要用惡意解釋,主要是希望人們能夠懂換位思考,就可減少衝突,並可避免因情緒波動而做出錯誤的決定。

什麼是Hanlon’s Razor原則?

Hanlon’s Razor原則是一句哲學剃刀格言:「能解釋為愚蠢的,就不要解釋為惡意」。總的來說,其意指不要惡意的揣測他人,因為「這世界上真正的壞人比你想像的還要少,沒有人想要把事情弄砸」。

Hanlon’s Razor說的「愚蠢」,代表各種無知的、偶然的、非故意的原因,這些情況發生的可能性遠遠大於惡意。

生活中的惡意其實很少
老實說,生活中意外、惡意發生的機率不高,但愚蠢發生的機率倒很高。忘記、錯誤、遺漏、誤會、不知情,或者純粹因為懶,都歸列「愚蠢」範圍,但多數人會將這些往惡意的方向走。

例如;搭TAXI,有些計程車司機可能是因路不熟,或者他習慣開自己熟悉的路段,導致車費多了一點,大部分的乘客都會認定計程車司機故意繞路,而忿忿不平。但老實說, 他可能就只是因為上述原因,而導致多走了一些路。

20210618_Content_1.jpg

蠢又勤快的人只會引來惡作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空軍大將Kurt Student就用Hanlon’s Razor原則解釋其軍隊組織。他將軍官分成4組,分別是聰明、勤奮、愚蠢和懶惰的軍官。通常兩種性格特徵是聯繫在一起的。聰明且勤奮的,他們通常在總參謀部任職。又蠢又懶的,占到了士兵的90%,這部分人非常適合日常工作。既聰明懶惰的人,擔任著軍隊中最高領導,因為他們頭腦清晰,並且俱沉著和冷靜特質。但是一定要提防那些又蠢又勤快的人,因為他們只會引來惡作劇。

所以從上面可看出,Kurt Student知道多數人們把事情搞砸,是因為愚蠢而非惡意。
 

犯錯是人天生的弱點

大家都知道「Murphy’s Law」,Murphy’s Law告訴我們,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人類生來就有容易犯錯這弱點,不論科技多發達,事故都會發生。該定律主要是要告訴人們要想得周到一些,並學會接受錯誤,並不斷從中吸取經驗。

但老實說,當「Murphy’s Law」發生時,大家首先怪的就是身邊的人,假定他們懷著惡意。而人們之所以常常會把別人的不經意動作當成惡意,是因為大家的思考都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換位思考。換一個視角看事情,或許很多事情根本沒什麼大不了。

20210618_Content_2.jpg

只處理事實 不猜測動機

作家萬維鋼認為,Hanlon’s Razor最有價值的用法其實還不是對個人,而是對一個組織。舉例來說,很多時候你以為是這個組織在有意做壞事,其實更可能是它沒能力杜絕壞事。比如說馬航MH370航班失蹤事件剛發生的時候,很多人指責馬來西亞政府,將一切都導向陰謀論。結果馬來西亞當地記者說,馬來西亞政府是真的沒能力管。追根究柢,萬維剛認為,平時做事,最好「只處理事實,不猜測動機」就是最簡單的處事方法。
 
有人將Hanlon’s Razor做了推廣:能解釋為愚蠢的,就不要解釋為惡意。能解釋為無知的,就不要解釋為愚蠢。能解釋為可原諒的錯誤的,就不要解釋為無知。能用你未知的其他原因解釋的,就不要解釋為錯誤。
 
有了上述這樣的精神,可以減少很多無緣由的憤怒和壓力,除了可改善人際關係,更可避免因負面情緒影響,而做出錯誤決定,當然,對於有目的惡意行為,也不能視而不見。

資訊參考來源: 
Medium、KK News、Wiki


Back

最新文章

【個人成長】成功企業家的運動習慣一覽

運動與身體健康息息相關,特別是世界各地的成功名人,多數都有一套運動習慣,令自己長年保持強健的體魄,好為自己的健康把關,為事業衝刺。讓我們看看Richard Branson、Mark...
27th July, 2025 | In Growth

從獨自創業到掌握15萬台電梯保養合約,石田克史用併購接住整個日本產業的「高齡危機」

在日本,電梯保養產業表面看似穩定,實則隱藏著龐大的危機——中小型企業主的高齡化與後繼者不足問題。正當許多企業陷入「找不到接班人」的停滯困局時,ジャパンエレベーターサービス(Japan...
24th July, 2025 | In Strategy

從文案寫手到品牌教母,她靠1 萬元打造Frank Body,短短3年創3,000萬營收

一包咖啡渣能創造出什麼?對於澳洲創業家 Jess Hatzis 而言,答案是一個價值破億美元的全球品牌。從一間線上雜誌起家,到打造出 Frank Body 與 Willow & Blake...
23rd July, 2025 | In Strategy

貧困甜點師用一顆榛果取代可可 創傳承三代年營收192億美元的Ferrero

2025年,Ferrero宣布以31億美元收購美國早餐食品品牌WK Kellogg,這項震撼全球食品產業的交易,不只是企業規模的擴張,更象徵這家義大利家族企業正式插旗早餐市場...
21st July, 2025 | In Strategy

從月薪打工人到食品大亨:Justins創辦人靠什麼讓零食變黃金,獲Hormel高價併購?

當一位素食背包客嫌棄市面上的花生醬不夠健康,他決定自己動手做;沒想到,這個「自製堅果醬」的副業,最後卻變成了一筆 價值2.81億美元的收購案。Justin's 堅果醬...
19th July, 2025 | In Strategy

從芭蕾舞者到5億美元創業家:她讓一面鏡子成為家中健身教練

文組畢業、曾是芭蕾舞者的 Brynn Putnam,沒人看好她能打造出科技產品。但她靠著育兒期間的一個靈感,創立了居家健身品牌 MIRROR,成功打入高端市場,最終被 lululemon...
15th July, 2025 | In Strategy

出身貧困卻翻轉命運,她帶領百勝中國日開2店,70%營收來自數位平台,屈翠容怎麼做到的?

當一位從小在工廠打工、靠當餐廳服務生維生的女孩,能夠一步步成為管理超過40萬名員工、帶領肯德基、必勝客等品牌轉型升級的跨國企業CEO,她是怎麼做到的?年僅9歲便在工廠打工屈翠容(Joey...
15th July, 2025 | In Strategy

【個人成長】相信就是力量? 思維決定你是誰!

根據新思維運動,同時也是「吸引力法則」的先驅William Walker Atkinson所述,人們應該相信渴望(desire)帶來的影響力,有價值的渴求,正代表著一個人內心的抱負和願景...
13th July, 2025 | In Growth

從政府經濟學家到全球三冠王琴酒創辦人,Matt Jones如何用故事打造年營收破億的Four Pillars Gin

他原本是政府經濟學家,卻靠一瓶琴酒改寫人生——短短10年,把Four Pillars Gin打造成全球最受矚目的精釀品牌,連續三度榮獲「全球最佳琴酒製造商」。三位創辦人的共同夢想2013年...
11th July, 2025 | In Strategy

辭去百萬年薪的金融高位,Evereden 在5年內衝上1億美元年營收,打造「下一個嬌生」

她曾是高盛最年輕的分析師,手握千萬美元投資案,卻在事業巔峰時毅然放下一切,只為了幫孩子們找到「真正安全的護膚品」。她說:「如果連我這樣的專業投資人都無法相信市面上的產品...
7th July, 2025 | In Strategy

Asia Business Leaders Newsletter

With instant updates and exclusive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