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LPeople】億萬富翁、彭博社創辦人Michael Bloomberg:內容才是核心競爭力 - Strategy/Growth - 2021-04-01 | Asia Business Leaders
Menu
Growth
Wealth
Technology
Strategy
NEWS

【ABLPeople】億萬富翁、彭博社創辦人Michael Bloomberg:內容才是核心競爭力

1st April, 2021| In Strategy / Growth

管理學大師Tom Peters曾說:領袖創造領袖。成功人士的故事必定有其值得效法之處,因此ABL為各位整理了中外各行業領袖的成功故事,從中學習Leaders的高瞻遠矚。今天就讓我們從世界最大財經媒體集團創造者-Michael Bloomberg 開始說起!

白手起家的創業史

Michael Rubens Bloomberg,Bloomberg L.P.的創辦人。1942年生於美國波士頓一個猶太中產家庭,是第三代俄羅斯猶太移民。大學就讀於Johns Hopkins University,靠著替人泊車及貸款才完成學業。1966年獲哈佛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畢業後於所羅門兄弟公司擔任股票營業員。在工作15年後,公司被其他公司併購,便將講話直接的Bloomberg給裁了,而他拿了1000萬美元遣散費成立了彭博社,隨著公司壯大,還擁有了電台、電視台及網站等。在《FORBES》在2020年9月公布的美國400富豪榜排名第14名,資產達到550億美元。

商而優則仕

商場得意的Bloomberg,於2001年至2013年間擔任紐約市市長,C40城市氣候領導組織主席。他也是一位慈善家,為槍支管制、氣候變化和其他議題貢獻良多。他在紐約市長任內,由於其富豪身份因此不向市府支薪,同時因為他的資產雄厚,也塑造了不受財團要脅、只以市民為考量的高效率施政風格,帶領New York City在2001年911恐襲後振衰起弊,而白手起家成為商業富豪,之後再成為世界之都的執政者並受人懷念,Bloomberg的人生可謂是美國夢的奮鬥典範。

媒體大亨與財經媒體舵手

1981年,彭博將一千萬美元的遣散費用於創業,建立了Innovative Market Systems,之後在美林證券的投資之下,公司改名為Bloomberg L.P.,為了提供旗下Bloomberg terminal客戶相關資訊,1990年一個6人編制的專職團隊開始了彭博新聞服務,並逐步發展成了Bloomberg News,現在眾所周知的Bloomberg News即始於這一個6人小團隊。1993年,Bloomberg Radio上線、1994年,Bloomberg TV開播,2009年,彭博收購Businessweek改名為Bloomberg Businessweek。至此Bloomberg News已經跨越各平台,成為全方位資訊中心

是什麼造就Bloomberg的成功?

能白手起家創造企業帝國、一手打造世界最大財經資訊公司,還能成功治理世界首屈一指的城市長達13年,Michael Bloomberg的成功絕非一蹴而就,他將其成就歸功於下列幾點。

一、勤奮

Bloomberg的成功首先要歸功於他的勤奮。他曾表示,這輩子沒曠過一天班,並且總是早上第一個進公司、最後一個離開的那個人。這麼做的好處就是「有機會和那些,原本不會接你電話的人講到話」。

Bloomberg表示,自己靠著一大早進辦公室建立許多關係,因為各家公司的祕書還沒上班,他一大早打電話,那些董事長只能自己親自接。

在彭博公司剛起步時,很需要意見指導,因此他每天早上6點到美林證券公司(Merrill Lynch)總部對街的快餐店,買咖啡和茶,然後走進大樓,問那些單獨坐在辦公室看報紙的人來杯咖啡或茶,然後就有了閒聊的機會,為公司得到很多好的意見。

二、從細節做起

沒有成功是「一蹴而就」,Michael Bloomberg秉持一步一腳印原則,從細節做起;做事遵守承諾與規定,不畏艱難地堅持下去。Michael Bloomberg曾表示,從他創業開始,就從未想過放棄這件事,而注重細節,你才有機會發現那些低垂的果實。

三、內容才是重點

Bloomberg指,表現形式很重要,但實質內容高於一切。不管做什麼行業,實質內容才是核心競爭力。Bloomberg News的成功,就在於它的關注點始終放在產品的製造與開發上,好的產品,就是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

四、積極行動學習、嘗試

Bloomberg認為死腦筋的人,將會一事無成。世事多變化,光靠一招是打不下江山的,人要會隨機應變,積極主動。能從錯誤中學習的人,比那些只顧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卻只懂紙上談兵,不願將其付諸實踐的人更成功。

Bloomberg表示,Bloomberg News的成功,是經過一次又一次不斷的從錯誤中修正而來,他認為這是計劃與行動雙管齊下的成果。「我們從第一天開始行動;其他人則計劃了幾個月的計劃」。任何企圖創辦公司的人都不應死板地堅持計劃,他們應該樂於學習和嘗試。

Michael Bloomberg強調,「人生就是這樣,做便是了」。也因此,每當有人跟我說某件事不可能做到,更讓我覺得:不妨就來試試看!

五、用「我們」取代「我」

Michael Bloomberg認為,這個社會是互助的「你需要讓人們幫助你,而獲得幫助的方法就是幫助他們」。就像是Bloomberg News的成功,跟對員工的慷慨有關「我們提供很好的薪資,及最好的醫療保健福利。如果某人有孩子,他們將得到六個月的帶薪假。」

除了上述幾點之外,Bloomberg還將他的成功歸功於四個關鍵價值觀:「誠實,正直,公平和包容」。Michael Bloomberg的成功之道既實際又簡單,值得每一個管理者學習。

看完Michael Bloomberg的成功心法,也請期待ABL PEOPLE為大家帶來更多名人成功故事!

20210401_Content_1 (2).jpg

 


 *資訊參考來源: CNBC, WIKIPEDIA, FORBES, CNN



Back

最新文章

日本廢棄屋商機!不動產公司推「Akisapo空屋利用服務」,幫屋主資產重生

廢棄屋竟然也能變身為黃金屋!對於長年擁有一間空置房屋,或因災難後無法使用的廢棄屋,不僅影響觀瞻,還可能有居住安全疑慮。而日本一間不動產公司,因為看到了國家對於空置房屋...
2nd May, 2024 | In Strategy

全世界最古老的企業營運超過千年!前5間皆為日本企業

一個企業要能經營得好,著實不容易,何況又是跨越世紀、已超過千年的企業!而令人訝異的是,日本的千年企業竟然就有21家,且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企業前5名竟然都在日本!馬上一揭最古老企業的神祕面紗...
24th April, 2024 | In Strategy

日本餐飲業海外展店成績優異!一風堂成長最快、Mister Donut 擁有最多海外店

日本代表性美食「壽司(Sushi)」聞名世界,在全球幾乎所有國家都可以吃得到,可見日本餐飲在海外的接受度高。而日本因為生育率低及高齡化社會,「餐飲業」在當地擴展有限,...
19th April, 2024 | In Strategy

善用心理學「定錨效應」做銷售,顧客買單還心存感激!

心理學裡提到,一個人在做決策時,會受到第一印象而影響決策,此稱作「定錨效應」。而這屬於人的認知偏差,卻可以運用到商業的行銷策略上,Steve Jobs就曾運用在iPad發表會上...
18th April, 2024 | In Strategy

壽司郎與李錦記聯乘打造港式口味壽司!4月16日起香港就吃得到

來自日本的壽司郎,在香港已成立5年,近期特別與百年醬料企業李錦記合作,推出「屬於香港・家的味道」的港「昔」壽司,希望無論身處何處的港人,皆可透過味蕾勾起香港及家的記憶。即日(4月16日)起...
15th April, 2024 | In Strategy

「1美元商店」在美國掀起關店潮,日本DAISO大創卻在當地持續展店,魅力何在?

DAISO 大創是日本「百圓商店」的代表,其門市遍布全世界,美國也有百餘家分店。不過近期美國當地經營40年的「1美元商店」99 Cent Only結束營業,另一間Family...
15th April, 2024 | In Strategy

「香港出行」全新召車APP 體驗的士電子支付 預計擴展至超過八千輛的士

的士電子支付營運商「Taxi Pay x Wonder」(又稱「Taxi Pay」)早前獲得香港運輸署的正式批文,其智能電子的士咪錶符合政府標準,獲准於香港的士上使用...
10th April, 2024 | In Technology / NEWS

【2024數字經濟峰會】智創無限.成就可持續未來

一個城市的未來面貌與現代數字經濟的發展緊密相連,這不僅取決於尖端科技與創新應⽤的突破與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需要不斷革新的智慧視野。由香港特區政府及數碼港合辦的「2024數字經濟峰會 」將於...
8th April, 2024 | In Technology

專研中醫藥超過144年!余仁生傳被日本集團爭相收購,到底吸引力在哪?

專精中藥材販售、中藥保健品研發及醫治等領域的百年企業「余仁生」,近日盛傳將被日本集團收購,雖傳言尚未證實,不過余仁生從一間中藥店鋪發展至今,已然成為國際性中醫藥企業,...
28th March, 2024 | In Strategy

超越星巴克!中國本土品牌「瑞幸咖啡」如何搶下咖啡市場大餅?

星巴克可說是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品牌,進軍中國已20年,擁有一定的消費族群;然而中國本土品牌「瑞幸咖啡」,於2018年試營運後,雖曾一度營運出現危機,但他們努力翻身,如今年總營收已超越星巴克...
27th March, 2024 | In Strategy

Asia Business Leaders Newsletter

With instant updates and exclusive deals